武则天年过七旬,为什么还在不断召幸男宠,竟多达43人?这个问题背后,隐藏着她不为人知的精妙布局。
公元699年,武则天已经75岁,然而,这位大唐女皇依旧雄心勃勃,未曾懈怠。就在这一年,她成立了一个特殊的机构——“控鹤监”。设立这个机构,表面上是为了为女皇招纳男宠,然而武则天真正的目的,却远不止于此。
“控鹤监”一经设立,便成了全国年轻俊男竞相追逐的目标。无数人削尖脑袋,也要挤进这个特殊的机构,希望能沾上一点女皇的雨露。最终,这个机构的成员人数高达43人,还被分为“左控鹤”和“右控鹤”,由张易之、张昌宗两兄弟分别掌管。
很多人都好奇,这个“控鹤监”到底是干什么的?其实,这一机构除了提供“男性温存”外,还承担着为女皇曲宴侍奉的职能。武则天每天处理完繁杂的朝政,往往会在“控鹤监”转转,放松心情,纾解身心的疲惫。
然而,这样一个地方,逐渐变成了一个制造丑闻、酗酒赌博的场所。朝野上下对此议论纷纷,不少人认为,这正是武则天晚年昏庸好色的证据。
可是,事情真的是这样吗?历史上,很多雄才大略的帝王,早期励精图治,晚年却因沉溺享乐而丧失了政治理智。汉武帝、唐玄宗等都是如此。难道一代女皇武则天也无法免俗?
其实,武则天的这些举动背后,藏着她的深谋远虑。她不断召幸男宠,表面上似乎是沉迷于享乐,实际上却是在精心布局,巩固自己的权力。
武则天众多的男宠中,最为人熟知的有四人:薛怀义、沈南璆、张易之、张昌宗。每一个男宠的背后,武则天都有着精妙的安排。
薛怀义原是一个卖药郎,因为长相俊朗,又能说会道,被武则天的义女千金公主看中,献给了武则天。薛怀义因此成为武则天的第一个面首,风头一时无两。
然而,武则天对薛怀义的宠幸,并不仅仅是为了填补她的空虚。她还让薛怀义为自己做了一件更重要的事——替自己造势。当时,武则天刚刚建立武周,成为大唐的女皇。然而,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这样的行为必然会引来质疑。
这时,薛怀义带着一部《大云经》出现在武则天面前。书中讲述了女主统治国家,最终成佛的故事。这正好可以为武则天的统治找到“天命”依据。
于是,武则天利用薛怀义的身份,在全国范围内大肆宣扬自己“天命所归”的理论,借此稳固自己的统治。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薛怀义渐渐骄横跋扈,甚至因为嫉妒而纵火焚毁了明堂。这让武则天大怒,她毫不犹豫地下令将薛怀义处死。
薛怀义死后,武则天一度感到寂寞。此时,太平公主适时地向她推荐了帅气的张昌宗。张昌宗不仅长得俊美,还擅长音律,很快赢得了武则天的宠爱。他的哥哥张易之也因此受宠,两兄弟飞黄腾达,在朝堂之上无所顾忌,甚至连皇亲国戚也敢得罪。
张氏兄弟的嚣张跋扈引起了不少朝臣的不满,然而,武则天却对他们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在武则天看来,张氏兄弟不仅仅是她的男宠,更是她掌控朝堂、监视群臣的耳目。
在武则天接近80岁时,狄仁杰等大臣劝说她立李显为太子,以免武周断绝。武则天虽然表面上接受了建议,但内心深处依旧不放心。为了防止李显和李氏一族坐大,她继续宠幸张氏兄弟,借此制衡李氏一族。
张氏兄弟成为了武则天手中的一张王牌,既可以监视李显的动向,也可以在必要时充当“背锅侠”,转移矛盾,保护武则天的权力。
楚逸并未惊慌失措,反而从容不迫地在船舷上刻下一道深深的印记,自信满满地说:“待船靠岸,我便依此印记找回我的剑。”这一幕,让同船的乘客们忍俊不禁,纷纷摇头叹息。
然而,张氏兄弟的嚣张最终引来了祸端。公元705年,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神龙政变”,诛杀张氏兄弟,逼迫武则天下台。随着张氏兄弟的倒台,武则天的政治生涯也走到了尽头。
从武则天的这一系列举动中可以看出,她并非真的沉迷于男宠,而是利用他们为自己排除异己、巩固权力。尽管她的手段让人不齿,但不得不承认,武则天在权谋上确实有其独到之处。
张氏薛怀义男宠张昌宗武则天发布于:广东省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股票配资中心_杠杆配资网_专业配资杠杆炒股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