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底,河北省保护地与野保中心工作人员在永年洼湿地进行例行环境监测时,发现世界极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黄胸鹀,并拍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这是黄胸鹀在时隔多年之后,再次重新回到人们视野之中。这一发现不但填补了当地在黄胸鹀鸟类监测方面的影像空白,更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黄胸鹀的重现之旅
于IP开发阶段,公司通过(i)取得授权、(ii)自主开发及(iii)收购来持续积极打造IP储备。公司的IP储备包括99项公司认为具有高品质的IP,战略重点投放于中国网络玄幻文学IP。公司的IP储备主要以《遮天》系列改编权为核心,公司据此进一步开发衍生文学作品IP,及改编或授权改编伙伴将原着或衍生文学作品改编成泛娱乐产品。
8月28日至30日,河北省保护地与野保中心的工作人员在永年洼湿地进行例行监测之际,竟连续三日惊喜地发现了多只黄胸鹀的踪迹。
这些身形小巧、羽毛华美的鸟儿,时而轻盈地振翅,时而优雅地滑翔,在灿烂阳光的照耀下翩然起舞,美丽而充满活力的景象,瞬间攫住了工作人员的目光。工作人员不敢迟疑,迅速架设起长焦相机,成功捕捉到多张黄胸鹀清晰的影像。影像资料的获得,也让王建营和他的同事三天来的蹲守没有白费。他兴奋地告诉记者:“看到黄胸鹀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种鸟儿在这里已经消失很多年了,能再次见到它们,真是太让人兴奋了。”
黄胸鹀隶属于雀形目鹀科,俗称“禾花雀”。这种鸟儿体长约15厘米,体态优雅,羽毛色彩鲜艳,喜欢在草丛茂密的湿地和灌木丛中筑巢。它们的食谱十分丰富,既爱啄食植物的种子和果实,也不放过各种小昆虫。这种食性使得黄胸鹀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既是植物种子的传播者,又是昆虫数量的调节者。
邯郸市林业局资源监测中心主任韩红英介绍道:“黄胸鹀的生活习性使它们成为生态系统健康的指示物种。它们的再次出现意味着这片区域的生态环境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经过多年的生态修复工作,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永年洼湿地成为了它们合格的栖息场所。”
永年洼湿地的生态奇迹
永年洼湿地位于邯郸市东北20公里处,是华北地区三大洼淀之一,河北省南部唯一的内陆淡水湿地生态系统,被誉为“北国小江南”。湿地面积约100平方公里,是候鸟迁徙的重要中转站和栖息地。
早在2012年,永年洼国家湿地公园在进行鸟类本底调查时就记录到了黄胸鹀的踪迹。然而,此后多年黄胸鹀在这里销声匿迹,让研究人员倍感忧虑。永年洼湿地管理处的卢伟涛回忆道:“那几年我们一直在寻找黄胸鹀的踪迹,但始终一无所获。我们担心它们可能已经在这里绝迹了。”
近年来,永年区结合国家湿地生态公园建设,着力推进永年湿洼地生态系统修复与保护,实施退耕还湿、退塘还湖、生态搬迁、扩渠引水等工程,累计向永年洼湿地公园补水1000余万立方米,新扩展水面10平方公里,栽种荷花、芦苇2000多亩。“生态好不好,鸟儿最知道”,卢伟涛告诉记者:“目前常年栖息的禽鸟和前来越冬的候鸟数量越来越多,出现了青头潜鸭、白鹤、大天鹅、小天鹅等大量珍奇鸟类。据统计,目前,在永年洼湿地公园内常驻禽鸟达130多种,季节性候鸟30多种。这次黄胸鹀的重现,就是对永年洼湿地修复工作最好的肯定。”
黄胸鹀重现的生态意义
在20世纪末期,黄胸鹀的数量还相当可观,被列为无危物种。然而,进入21世纪后,黄胸鹀的命运急转直下。2008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黄胸鹀列为濒危物种。到了2017年,黄胸鹀的生存状况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升级为极危物种。
研究人员通过多年的调查和分析,大量的捕捉行为是造成黄胸鹀濒危的主要原因之一,所谓“美味”和宠物市场的追捧,使它们成为“抢手货”。更为重要的原因是栖息地的丧失,黄胸鹀赖以生存的湿地和草甸遭到大规模破坏,让这些鸟儿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
广府古城西街居民王培倩已经在这里生活了12年,提到湿地生态的变化,她感叹道,“如今再也看不到堆积如山的垃圾和各种违建了,水变清澈了,鱼虾多了,到处是美丽的小花园和连片的柳树林,各种鸟类也越来越常见。”
生态环境的显著改善,让黄胸鹀再次出现在美丽的永年洼湿地,然而生态保护是一场永不停歇的马拉松,黄胸鹀再现不是生态保护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韩红英告诉记者:“在多举措的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措施下,濒临灭绝的物种也有可能重建种群,这坚定了我们持续推进生态保护工作的信心。下一步我们会持续地支持湿地保护修复和野生动物保护项目,并继续加强湿地生态环境和鸟类活动的监测巡护,及时发现并处理如外侵物种、水污染等潜在安全问题,确保鸟类栖息地生态功能能够持续发挥。”
来源:邯郸晚报专业的股票融资成本
永年洼韩红英黄胸鹀湿地生态发布于:北京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股票配资中心_杠杆配资网_专业配资杠杆炒股观点